领导干部要“慎其所习”


发表人:   访问量:

三国时,魏国尚书何晏说:“善为国者必先治其身,治其身者慎其所习。所习正则其身正,其身正则不令而行;所习不正则其身不正,其身不正则虽令不从。是故为人君者,所与游必择正人,所观览必察正象,放郑声而弗听,远佞人而弗近,然后邪心不生而正道可弘也。”

何晏此论的核心词是“慎其所习”。

“慎其所习”,虽然是古人讲给古人听的,但是,对于今天的领导干部来讲,仍不失其现实意义,更不乏现实针对性。

领导干部为什么必须要审慎自己的习惯和十分注重自己良好习惯的养成?清朝官员孙嘉凎更是从人的本性及事物发展的规律之高度来分析坏习惯形成的原因及一旦形成后的严重后果。他曾上过一道《三习一弊》的奏章,这道奏章被后人称之为“清朝第一疏”。他在奏章里说:为官从政时久者,容易形成三种坏习惯,第一叫“耳与誉化”即耳朵里经常听到赞扬、赞美的声音,听久了,就习惯了听这种声音,而一旦习惯,则听到奉承的就高兴,听到“逆鳞”的就厌恶;第二叫“目与媚化”即眼睛里见到的都是俯首帖耳、阿谀献媚的,见久了就习惯于见这样奴颜媚骨的人,而一旦习惯,则见到献媚的小人就高兴,见到刚正不阿的直士就讨厌。一旦上面两种坏习惯养成了,那么第三种坏习惯便顺势而成即喜欢听话的,厌恶顶嘴的。最终导致一个总弊端产生,那就是亲小人远贤臣。

孙嘉淦在奏章中进一步深刻分析“偏听”、“偏见”、“偏心”三者之所以能成为习惯的深层次原因,他说:道德是君子所独具,而聪明则是小人和君子所共有,而且就小聪明讲,君子永远不如小人。所以,在言语对答、工作汇报的时候,君子往往“讷于言”而小人却能见风使舵、八面玲珑。作为上级,就慢慢地习惯于听后者;平时办个小事、拉个关系,君子往往嘴笨手拙而小人却能圆滑周转、马到成功,作为上级,就慢慢地养成了有事找小人的习惯;君子往往坚持真理而坚守自己的观点和做法,做成了之后也不善于、不屑于表功,小人却能巧投迎合、小事情圆说成大功劳,久而久之,当领导的打内心里喜欢小人而讨厌君子便成了一种习惯思维。由何晏、孙嘉淦的表述分析及汉文帝、齐桓公等的史实可见,领导干部审慎自己的习惯和注重自己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何等的重要。古语有云“乍富不知新受用,骤贫难改旧家风”,这两句话本意是指一个人的经济地位突然发生变化之后所产生的两种心理,即暴富之后不知钱怎么花,而富久骤贫之后又总改不了大手大脚的毛病,即司马迁所说的“时绌举赢”。若把这两句话引申到为官从政的政治领域,那么意思就是说刚刚走上这条道的人,要从一开始就十分注意自己良好习惯的养成,唯此,才不至于因“乍富”而“乱花钱”;已染上一些不好习气、养成了一些不好习惯的人必须重新审慎思考自己已有的习惯,对那些不好的习惯必须有痛改的勇气加以纠正,唯此,才能继续前行。

关于领导干部要注意良好习惯的养成,胡锦涛同志早在十七届中纪委七次全委会上就作出了明确要求,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要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并提出了四个具体标准,即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是从保持党的纯洁性高度提出了“四自”要求即“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四自”一言以蔽之即要求“兴利除弊”,兴良好习惯养成之利、除以往不良习惯之弊。新一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就研究决定并向全党、全社会颁布了八项规定,俗称“约法八章”,这八项规定实际上就是破以往八种陋习而树以后八项新规。

习惯重于制度,制度是它律而习惯是自律,一旦良好习惯养成便能内化为习以为常、习惯成自然。如此,做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也就不成其为难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记者见面会上语重心长地说:“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我们只有“夙夜在公,勤勉工作”才能“向历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打铁还需自身硬”,让我们首先从培养自身为官从政所需的好习惯开始吧。

?